跃居全球第一后 中国蓝莓产量四年又增197%
时间:2025-02-28 14:51:0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红河2月27日电 (记者 缪超)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四年之后,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约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27日,2025年云南蓝莓大会暨红河蓝莓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召开。会上,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名誉理事长李亚东介绍了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情况。

海南的榴莲、黑龙江的蔓越莓、云南的牛油果……近年来,中国水果消费市场产品日益丰富,不少“洋水果”实现国产化,逐渐从“舶来品”变身“土特产”,蓝莓正是其中之一。

李亚东根据中国各地调研数据、种植企业和蓝莓销售商提供的数据,比较了2020至2024年中国蓝莓发展变化。

2024年,中国蓝莓栽培面积143.82万亩,比2020年增加44.38%。其中,贵州、云南、辽宁、四川、安徽、山东、吉林和江苏排在前八位。预计2025年,中国蓝莓栽培面积可达到154.65万亩。

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约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其中,鲜果产量约58万吨,加工果约20万吨。产量排在第一位的是云南,为18.29万吨,比2020年增加510%。预计2025年,中国蓝莓总产量可达89.74万吨。

新品种、新技术助中国蓝莓产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例如,具有低冷温或无冷温需要量的常绿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果实成熟期大幅度提前,改善了果实品质,扩大了市场销售规模;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蓝莓种植方式,扩大了种植区域。

李亚东称,中国蓝莓生产正在从单纯扩大栽培面积、追求高产的数量型向提高果实品质、优质优价的质量型转变。

1月22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的蓝莓进入丰产期。 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进口方面,中国蓝莓鲜果自2012年开始进口后,进口量持续上升,2022年后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云南产区蓝莓鲜果填补了冬季空档。而出口方面,中国蓝莓鲜果自2020年首次出口俄罗斯,到2024年出口至12个国家和地区,且出口量逐年上升。

虽然中国申请和获得蓝莓品种权的数量高于国外育种机构,但由于育种亲本资源的缺乏,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能够与国外优良品种抗衡或超越的蓝莓优良品种。

李亚东认为,加快蓝莓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创新是当务之急,实现蓝莓品种的专利化和授权化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此外,李亚东提到,打造中国具有全球产品竞争力的蓝莓品牌也是当务之急。

云南产区随海拔变化可以适应几乎所有蓝莓品种类型的种植,这里日照充足,降雨量相对较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优质蓝莓鲜果的最佳优势产区。

在云南,红河州蓝莓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占到云南全省的60%。当天会议上,“红河蓝莓”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这标志着红河蓝莓产业迈出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完)

标签:

最新
  • 跃居全球第一后 中国蓝莓产量四年又增197%

    中新网红河2月27日电 (记者 缪超)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舶收费 商务部回应

    中新网2月27日电 2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美

  • 基金购买的合适时机是什么?连接基金什么意思?

    基金购买的合适时机是什么?首先,宏观经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助力文明实践——西平县人民法院持续开展周六集中执行行动

    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助力文明实践,2月21日,西平县人民法院开展涉民

  • (经济观察)竞逐中国经济第十城,“争”的是什么?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尹倩芸)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变迁历来备受关注。

  • 文化中国行丨明月高悬、彩灯万盏 看元宵夜里的诗意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中东部多地气温先升后降起伏明显 明起降水发展增多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天(2月10日至11日),我国大部气温回升,江南等地

  • 财政部发布公告 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被罚

    中新网2月8日电 财政部8日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监

  • 正月初三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3亿人次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王梦瑶)春节期间,中国民众出行人次屡创新高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当地时间1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 6个看似节省的好习惯,可能是致癌的“元凶”!

    很多癌症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是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特别

  • 家庭防火必备!这些消防器材你配齐了吗?

    家,是宁静的港湾是人生旅途坚实的依靠然而,因为家庭环境中用火用

  • 青岛:“海洋大集”赶起来

    农历腊月十九,有300多年历史的山东青岛泊里大集热闹非凡。咱家海蛎

  • 南京高淳区:垃圾分类走进乡村,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为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

  • @骑车人 这种电动车“御寒神器”隐患多 很多人都在用

    进入冬季后,天气渐冷,不少人开始给自家的电动自行车加装御寒神器

  • 猫咪绝育坏人、老板意图分析师……年轻人的新副业“搞钱”还搞笑

    本报讯 平面设计、软件开发、绝育坏人演员、苍蝇馆子推荐官、老板

  • 旅游
    • 金观平:切实用好“两新”支持资金

    • “翰墨薪传”润光明 “嘉庚精神”暖人心|世界独家

    • 央行:大力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

    • 中秋楼市以放价迎放假购房者需要更多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