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8月15日,在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人民政府的一间会议室内,近40位当地村民代表举手投票、民主表决,全票审议通过市中区2023年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史家镇四美桥村、牛桥村)劳务组织方案、租购聘工作方案、定人定岗定酬工作方案,正式拉开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序幕。“我们力争一周时间内实现项目开工。”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县级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张勇平表示。
现场举手表决
市中区2023年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史家镇四美桥村、牛桥村),总投资34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以工代赈资金310万元,地方配套32万元,主要用于新建宽4.5米、长1.7公里和宽3.5米、长0.705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
在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中,市中区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指导四美桥村和牛桥村加强政策宣传和群众务工动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政策红利,让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激发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美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项目理事会副理事长陈科介绍,参照以往建设项目的施工案例,市中区以工代赈项目尽最大可能提高劳务报酬占比,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有效促进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充分发挥“赈”的功能作用。项目建设期间,预计将组织当地189名群众参与务工,其中包含32名脱贫户、易返贫致贫监测户及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预计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80.52万元,占省级财政资金的25.81%。
据悉,根据市中区2023年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史家镇四美桥村、牛桥村)劳务组织方案,该项目采取以岗计酬、日工计酬方式,技工、普工、杂工、其他工种工资分别为300元/工日、150元/工日、90元/工日、90元/工日。陈科介绍,镇、村两级将组织专门力量,每半个月清查考勤记录与绩效,通过“一卡通”按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市中区史家镇牛桥村2组村民罗丽英今年51岁,家中三位老人患病需要照顾,得知以工代赈信息后,第一时间登记参与项目建设。“我从事的是普工,每个工作日能挣150块。以工代赈不仅让我在家门口多了一份收入,还可以通过修路为家乡做贡献,方便我们生活出行,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支持和满意。”罗丽英说。
记者从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近三年来,该区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个,总投资737万元;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4个,总投资5446.28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已发放劳务报酬631.352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186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43人次,实现人均增收2888元,一大批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村低收入群众通过“以工代赈”,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