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以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办法为抓手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粗钢产量和钢材用量巨大。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18亿吨,虽然连续两年下降,但仍占全球总量的54%左右。钢铁行业产量规模大、传统生产工艺流程长,不仅排放大量CO2,还是大气污染物如PM、SO2、NOx的主要排放源。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为16.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1%左右;NOx、SO2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70.7万吨、35.8万吨、38.8万吨。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污降碳是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梳理了我国进入“十四五”后,国家和地方层面推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的政策和措施。
顶层政策引导
加强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多管齐下
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多项政策文件,都对钢铁行业减污降碳提出要求(相关政策梳理见表1)。
为巩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于2021年重新修订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继续强化化解过剩产能与调整产业布局工作。根据《以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办法为抓手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国共化解炼铁产能1786.79万吨、化解炼钢产能1600.56万吨。
在减污方面,全面落实和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是工作重点。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2/3。同2018年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相比,吨钢SO2、NOx、粉尘排放量下降了一半,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根据《范铁军:交通运输新契机 钢铁物流新格局》,国家环保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公示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增至50%以上,已完成全流程、清洁运输方式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的企业,均实现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升级更新工作,大量国五以下排放阶段的柴油重卡、国三以下排放阶段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被淘汰。
在降碳方面,多项国家级政策明确提出提升钢铁行业能效水平和电炉炼钢比例,包括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短流程炼钢比例需达到15%等。《范铁军: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尚有15%-20%的下降潜力》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551.36千克标准煤,比2015年下降4%,完成了“十三五”提出的吨钢能耗降至560千克标准煤的目标,能效水平逐步提升。同时,2021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约为10.6%,较2016年的7.3%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地方目标任务明确
逐步落实改造方案并鼓励短流程炼钢
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各地相继出台有关钢铁行业减污降碳政策目标和实施方案。自《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以来,共有22个省(区、市)的钢铁企业发布了产能置换方案(各地产能置换统计结果见图1)。作为全国粗钢主产区,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通过产能置换化解的炼铁和炼钢产能均较高,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同时,受到最新产能置换办法鼓励,新建项目中电炉建设产能增加,已与转炉产能占比接近。产能置换对提升短流程炼钢占比起到了助推作用。
此外,部分省份明确提出支持电弧炉企业发展,提升短流程炼钢占比。例如,《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提到要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20%以上;《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域电炉钢产能比例达到25%左右。
此外,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河北、黑龙江、浙江、内蒙古等地也发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目标。
“双碳”目标下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
“十三五”末,在超低排放改造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治污要求显著提高,对污染物的末端治理获得了可观成效。但随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提出,未来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减污方面,虽然绝大多数企业已开始落实超低排放要求,并基本完成有组织的排放处理,但不同地区的执行效果差异较大,超低排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部分企业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试图走捷径,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导致无法通过超低排放评估核验;还有一部分钢铁企业作为旧厂进行环保改造,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无组织排放技术改造的难度较大;此外,大部分钢厂的清洁运输环节较薄弱,建设时并未规划铁路运输,多数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较低。
在降碳方面,以煤、焦炭等为主的高碳化燃料结构带来的高能耗情况尚未完全转变,超低排放改造设施增建带来的高物耗引发的碳增量效应问题开始凸显,技术应用的同时也面临增污风险。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难度大、进度慢,中低温余热利用、氢能炼钢、CCUS等突破性碳减排技术还在试点阶段,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国废钢利用率相对较低,电炉炼钢行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比例一直是10%左右,与26%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因此,面对以上挑战,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环保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环保政策、完善相关奖惩制度是推广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重点;对“公转铁”难度较大的钢铁企业,可以将使用新能源重卡作为清洁运输的重点方式。同时,钢铁行业如何以协同降碳为导向,驱动污控技术升级也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作者系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环境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