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某地一小学教师在家长微信群中征求开展研学活动的意见,一家长回复“不参加”后被移出群聊。此事及后续处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融合了现场教学、互动体验、参观访问等形式于一体的研学旅行,对拓宽学生视野、增进知识才干、增强集体意识等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不过,随着旅行社、教育机构等纷纷抢滩研学旅行市场,研学旅行质量良莠不齐、标准不一、缺乏监管的现象日益显现。研学旅行归根到底是兴趣,而非强制。规范运作、有效开展是一切研学活动的基本考量,尊重孩子和家长意愿也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本前提,研学活动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成为“必修课”。
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新教育方式,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和常规教育,是“旅游+教育”跨界融合的新产品。远途旅行是研学,就近参访也是研学,研学旅行活动并非去得越远越好、花钱越贵越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公益导向,破除利益藩篱,结合实际开展适合地情、学情的研学旅行活动。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脱离教育的宗旨,要根据本地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开展适宜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做到自愿参加、有效参加,不盲目攀比跟风,注意保护不参加活动学生的思想情绪,严防高价旅行给学生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要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杜绝名不符实的研学旅行活动,守牢研学旅行安全底线,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孩子们见世面、长才干的愉快旅程。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潘世鹏)
标签: 研学旅行